尽管如此,很快我们将能看到三家厂商公布自己的设备售价了。Oculus Rift将会是首先上市的产品,其次是索尼的PlayStation VR,最后是HTC与阀门厂威尔乌合作的Vive。所以可以看出,先上市的Rift将会为这个产品制定出价格标杆。而且今年晚些时候,也将开始公布推迟到今年的Touch控制器。
然而价格只是玩家们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需要这三个厂商给我们一些答案。那就是VR何时能成为大众产品?VR软件的售价会是多少?头戴设备将会给游戏带来怎样与众不同的体验?
这大概会是2016年的首要热门话题之一了,作为一个新诞生的技术,它将如何发展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新年话题二、发行商是否回归传统,再次重视起单人模式
去年有那么几款游戏因为是多人对战限定,从某种意义上有些失败。比如《进化》、《星战:前线》和《彩虹六号:围攻》。
我们认为以完整3A级游戏售价的多人联机游戏是有市场的,而目前为止所看到的2015这几款游戏都是毒。以上所说的三款游戏共同的问题就在于太缺乏内容,使得玩家们开始好奇以前用于专注单人模式所消耗的开发资源都用在哪里了。
与其不停的强化游戏体验或深度,发行商们应该研究一下如何增加玩家们对游戏价值感的认同。比如用那种短小的故事模式,最终体验之后玩家会觉得这款游戏没有玩下去的价值。如果游戏是一款多人联机为卖点的游戏,那么显然发售时就有更多的地图、更多的模式和更多的选项才是正道。你得让玩家感受到即便没有投入资源去开发剧情模式,游戏也能很好玩和值得去玩。
人类的本质以及许多读者们的反馈上来说,人需要一个制定价值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你去掉了游戏中的一个核心项目,那么你必须再另外的方面补充上去替代之才行。对,说的就是育碧那个小裱砸,在一款全价游戏中滥用免费游戏中的解锁机制一套东西的家伙。
新年话题三、发行商将电竞带入普通玩家阶层
去年年底传出的劲爆消息就是动视和EA都决定在电子竞技上做大手笔的投入,开设对应的电竞分部。两家发行商大头都在和主流媒体增加联系,以便增加电子竞技赛事报道的精彩程度。我们已经看到了ESPN将参与其中,然而这种转型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收效。
目前竞技类游戏都需要一个不停发展的社区才行。玩家们会不断地磨炼、学习并提升自己。EA和动视则表明,他们要将电子竞技在盈利、品牌认可以及市场渗透方面上,拉近和传统体育的距离。
新年话题四、大牌制作人独立仍然是热门
2015年闹腾了一年的小岛秀夫和科乐美分家一事终于在年末有了个定数。虽然这件事之中显然科乐美吃了满满一嘴的鳖,但却将另外一个问题带到我们面前。
小岛秀夫再厉害《潜龙谍影》也并非他一人之功。来自美国的团队设计出的Fox引擎,以及日本的团队一起合作才完成了这部《潜龙谍影》的终章。
潜龙谍影的小岛秀夫、生化奇兵的肯·莱文、顽皮狗的剧本作者艾米·亨尼西、Bethesda的游戏总监和执行开发人托德·霍华德、心灵杀手和英雄本色的剧本作者萨姆·雷克等等,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大牌制作人接连单飞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然而许多例子也证明了大牌制作人单飞之后也不一定过的好。
虽然我们相信他们还会是今年的头条人物,但我们也不能忘记的是他们背后都有着一个不一定出色,但能很同步并完美创作出杰作的团队。
新年话题五、众筹的分层化将会继续疲软
众筹可以说已经是饱和了,这并非是2016年的新话题,当然也不是2015年的旧话题。这将会是新的常态。
因为从目前为止来看,每当提到众筹时所有的玩家和读者都会开始警觉起来,所以总要有些新的方式来突破玩家们的保护层。或许这才是大牌制作人号召力的体现所在了。建立传统模式的工作室,你只需要那些在幕后但有能力的工作团队就行了。而众筹则更需要新的噱头,一个好设想不再够用,早期的游戏体验也不一定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众筹现在需要全面提升它在各方面的武装能力才行:大牌制作人、独创的想法、设计验证以及最重要的就是财务审计。现在的消费者们已经开始聪明起来了,现在想通过众筹捞到点好处可没那么容易。
众筹游戏的最大关注点就在Cloud Imperium和《星际公民》上了。有超过百万人为其投资了一亿美元。对于公司的CEO克里斯·罗伯特和他的团队来说,他们得在2016年加紧步伐前进才行。当众筹达到这个高度并失败之后可不单单是身败名裂那么简单,还会损害众筹这个概念并引发成波的负面效应。
与此同时,法律上是不是也应该跟进一下,当那些投资的人在众筹项目投入后出现失败,谁来赔偿他们的损失?
每一年都是新的开端,对于游戏这个活力四射的产业来说都会有许多的话题和潜力,即便今年遇到什么新情况我们也不会惊讶。虽然以上只是我们对今年的一些预估,但我们也很乐意听到玩家们在评论中分享你们的2016年游戏话题。你认为有哪些事情会从2015年结束之后开始变化?在2016年中又会有哪些新的事情发生?